本月热词:

热门综合信息文章推荐

广告赞助商

◎ > 环球经济在线 > 综合信息 > INTRODUCE

当“抓蚂蚁”走进贵州戏剧——访贵州戏剧导演唐煌

2017-08-21 15:08 来源: 浏览: 我要评论 (条) 字号:

摘要:“抓蚂蚁”是导演唐煌和他的团队在贵阳成立的本土戏剧团,它的前身是2006年上海成立的“Dramaing”,唐煌将它解释为“正在戏剧”,尽管这个单词在英文中并不存在。“抓蚂蚁”之所以作此名,一是

  

  “抓蚂蚁”是导演唐煌和他的团队在贵阳成立的本土戏剧团,它的前身是2006年上海成立的“Dramaing”,唐煌将它解释为“正在戏剧”,尽管这个单词在英文中并不存在。“抓蚂蚁”之所以作此名,一是取“Dramaing”的谐音,再者也是唐煌身为戏剧工作者对自己定义。他把自己和团队称为戏剧界的小蚂蚁,或许影响力比不上声名显赫的戏剧大师,但是一直为戏剧默默付出、勤勤恳恳,像蚂蚁一样。

  2009年,唐煌从上海回到贵阳。已经在上海从事了几年戏剧工作的他,感受到家乡的戏剧氛围十分匮乏,便想着为此做些改变。这一年,唐煌兴致勃勃地在贵阳开办一个戏剧节,名为“时尚贵州当代小剧场戏剧季”,邀请了北京、上海、成都和贵州的戏剧团队,排演了四部戏在戏剧节上展演。期望很高,然而现实情况却给了唐煌一个尴尬的回应,“十三场演出,上座率只有两成,也就是说剧场里面是空空如也。”

  面对着惨淡的票房,唐煌只好先放下起初一股脑儿的热情,开始冷静戏剧节遇冷的症结所在。“后来我们觉得贵阳还没有这样一个戏剧文化市场,如果原因是这个,那我们就一定要先培养观众、培养市场,才能最终让戏剧慢慢发展起来。”

  最后几场,唐煌决定取消售票,以“一元看戏”的形式吸引观众走进剧场。“我们专门在《贵州都市报》刊登了广告,只要花一块钱买一份报纸,凭借这份报纸就能免费进剧场看戏。”这一转变,实有成效,当天上座率就达到了八成以上。

  这次戏剧节,是唐煌和同伴筹集了55万举办的,演出十三场,最终票房总收入却只有13万多。尽管“亏得一塌糊涂”,但在鲜少的观众中,还是有许多人让他感动不已。“因为即便是在只有两成上座率的情况下,也有部分的观众看我们的戏看了很多场,两场、三场都有。他们有一些看完之后,会留下来跟我们进行演后谈,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。”这些来看戏的,有的是从事媒体工作的,有些是老师、文艺爱好者,也有一部分老艺术家。特别的是“贵州省话剧界的泰斗——井立民老师,在观看完演出后专门起身向我们台上所有的演员鞠躬,他说‘贵州话剧断档了二十年,今天你们让我又看到了希望。’”

  在“一元看戏”的几场戏后,唐煌设计了一个“支持本土话剧”的募捐活动。“捐或者不捐都是观众自愿的,如果他觉得我们这个戏还可以,觉得挺支持我们这帮人做这事的,都会多多少少捐一些,十块的、五十、一百、一块两块的都有。最后下来,还是收到了八九千块钱,还挺好的,起码能够我们去支付这一天的场租。”

  这一年的经验让唐煌意识到“一定要做观众的培养,不然会死的很惨。怎么培养?你说你没看过,那好,我就让你先来看戏,让你知道话剧是干嘛。”

  于是第二年,唐煌彻底放弃了售票的想法,以公益的形式做起了戏剧节。“我们与贵州省图书馆合作,以‘三本书看一场话剧’的形式邀请观众看戏,捐得的书用来建立希望小学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图书室,像贵阳的曙光小学、都匀王思镇五寨村小学的图书室就是我们建的。”这样公益形式的戏剧节,吸引了很多媒体、观众的关注和参与,四部戏的上座率不错,同样地,也让唐煌收获了许多不错的口碑。“这一届总共花费了6万多,跟原本计划的7万相比,还余下了几千块钱。这几千块钱大家伙一起吃了个饭、聚个会,第二届就算圆满结束了。” ) 当“抓蚂蚁”走进贵州戏剧——访贵州戏剧导演唐煌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特别说明

文章来自互联网,仅做传播资讯,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。

◎ 广告赞助

◎最新评论
    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
      表  情:
      评论内容:
      *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,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! Ctrl+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

      ◎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

      ?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,使用 WinRAR v3.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。
      ?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,谢谢合作!!
      ?下载本站资源,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!
      ?如果遇到什么问题,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,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、更好的资源!
      ?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,如用于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。